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

一件美麗的差事

自序||一件美麗的差事


教改的狂濤驚浪,排闥而至,來勢汹汹。第一線的中小學教師莫不戰戰兢兢,尚能見招拆招;家長則手足無措,呈現重度的憂心忡忡;至於莘莘學子,只好載浮載沉,走一步算一步了。教改發燒以來,從北到南,一波接一波的不平之鳴,響徹雲霄,千夫所指,可謂炮口一致:﹁教育改革這部列車,開得太橫衝直撞了!﹂
憑心而論,從大學入學考試到高中入學考試,以國文作文新研發的﹁語文表達能力測驗﹂而言,事實上,是一種健康的突破。長期以來,在各級作文考試中,包括高中大學聯考、特考、高普考、甚至於研究所考試,千篇一律,幾乎都以論說文為唯一命題的形式。過去為因應應試作文的方向,在分數現實的趨勢下,全省各地到處林立的作文班,建構出一套專門應付作文的﹁新八股文﹂,還蠻管用的。
君不見,不同的學校,不同的老師,所教出來的不同學生,寫出來的作品,標準化得幾乎如出一轍。當作文著重背公式、套古今例證、熟記名人佳句,長期發展的結果,寫作文逐漸變成寫問答題,學生分門別類,有一套套必須死記的資料,這些都是得分的祕訣。只要審題不太離譜,免於離題的危機,考場上,人腦好比電腦,看準了題目,就可以從腦子裡清楚地叫出不同目錄下的檔案,然後從從容容,洋洋灑灑,一揮而就。起承轉合,四平八穩;首尾呼應,段落井然;開門見山,主題鮮明;行文毫不造次,分數十分一致;內容形同影印複製,寫法宛如孿生兄弟。愈是明星學校的學生,筆桿下的產品愈是雷同。
應試作文的公式化,除了練就十拿九穩的分數之外,並沒有按部就班培養出真正精確、明白的語文表達能力。到了高等學府,不管讀哪一個科系,都需要基本的語文表達能力。可是,我們發現從小學一路寫到高中的作文根柢,到了大學全派不上用場,寫報告沒有表達獨到主張的能力,閱讀書籍沒有整理摘要的能力,寫起論文更沒有整合歸納的能力。這是因為寫慣了天馬行空的筆,從小沒有建立精準、邏輯、明白、清楚、周延、完整的寫作習慣,一旦從實用的角度要求落實語文的正確表達,不少學生寫不來高度概括的文字,也不習慣表達縝密嚴謹的文章。這是幾十年來,臺灣大學生在寫作能力上的怪現狀。
大學入學考試中心,急於扭轉學生寫作上的弊病,以及建立語文表達的正確習慣,研究發展多年之後,設計出題題都有豐富情境的作文,從句子的基本組織能力、段落的組織能力、篇章的組織能力,三管齊下。基於﹁考試領導教學﹂的事實,從大學入學考試下猛藥,期許由上而下,扭轉乾坤,引導正確的寫作方向。這和過去由下而上,溫和而有計畫的研發|實驗|試辦|實施,有很大的不同。 從民國八十三年以來,大學國文考科的﹁語文表達能力測驗﹂已經穩穩當當地走出一片美麗的天空;八十六年至八十九年,全省各高中推甄入學也依樣畫葫蘆,狠狠地給國中生上了幾場震撼教育。民國九十年起,基本學力測驗因為標榜各學科題目簡單化、生活化,對於閱卷主觀性強,給分的公平性長期為人所詬病的﹁作文﹂,卻遲遲沒有推出。大考中心的作文閱卷方式已經有了新的具體方案,基本學測的國文作文,在閱卷技術研發成熟之後,一定會建立一套科學化、標準化,並且合乎客觀性、公平性的完善模式,相信不久的將來,一定會堂而皇之地推出正宗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。到時候,大家就會發現,江也好,河也好,都會流向同一個大海。作文的新菜單,離不開中華料理;菜量有大有小,題目有長有短,都不是你胡扯瞎說能矇騙過關的!
作文佔了大學入學國文考科一半的成績,語文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與受到的重視,毋庸置疑;高中入學基本學測,一旦推出新型的﹁語文表達能力測驗﹂,您準備好了沒?在強調語文表達能力的測驗目標是落實語文與文學、創意與實用並重的前題下,國中生、高中生都應有循序漸進的進階學習。寫作的原理原則是不變的,它依然講究章法、結構、布局、內容、修辭等的綜合表現,題型則推陳出新,五花八門,應有盡有。現行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,在語文運用與文學寫作之間,有區隔也有融合,除了要全面地揚棄過去套公式的八股寫法之外,更需要腳踏實地,有計畫的練習,才能日起有功,徹底脫胎換骨。
本書分成十二個單元,除了﹁例子﹂有一篇參考範例外,所有題目都以思路引導、靈感激發為編寫主軸,閱讀本書宜有師長或父母的從旁誘導,才能有殷實的進步,進而奠定扎實的功力。相信從現在起,您開始有機會在作文的領域中找到過去所沒有的趣味,同時漸漸產生創意的激盪與寫作的衝動。
最後,要感謝我兒執中,在建中畢業等待放榜的空檔,分擔部分參考範例的編寫,使本書增色不少。另外,要感謝國語日報出版中心副理蔡惠光女士、語文寫作班李碧霞主任的大力促成,以及出版中心編輯陳方妙小姐的用心編排設計、○○○的曼妙插畫、金葉明小姐的精心校正,有了您們,這本專為中學生編撰的語文表達能力寫作教材,才能順利的付梓。 衷心感激吾家賢妻謝老師,從裡到外,重擔一肩挑,讓我無後顧之憂,專心從事,也因為這樣,使編寫本書成為一件美麗的差事。

林明進 序於臺北大塊齋 九十二年二月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