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
思考訓練在作文教學上的運用
壹、前言
西方國家羞辱貴婦人的方法,就是穿同樣的衣服站在她旁邊。
據說,有一個移民到了加拿大買了與別人完全相同的房子,被人稱為「傻瓜」。後來他開著車轉了一圈,發現樣式完全相同的房子,不是移民住的,就是貧民窟,再不就是監獄。看過後,他後悔不已。看來,西方人將「與眾不同」,看作是自己特色。
寫文章也是如此,不論哪一類文體,想要不同凡響,就需要掌握一些創新的思維。如果以記敘文的創新思維來說,它起碼要有下列三個要求:
第一、構思精巧;
第二、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;
第三、要具有個性特徵。
「構思精巧」,是指作者謀篇布局所獨具的匠心。「想像獨到」,是指構想場景和人物時的要求。「個性特徵」,是指語言上的創新,要文章有自己的影子、經歷、感受……等等。
文章想要不同凡響,又必須兼顧合情合理,才能引起別人的共鳴,或者達到令人悅服的目的。所以,在進行寫作上的思考能力訓練,就顯得格外重要。
貳、思考能力概述
思考,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。是人們在表象、概念的基礎上,進行分析、綜合、判斷、推理等理性認識活動的過程。
思考在寫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,例如:寫記敘文,就需要形象思考,用文字再現圖景或過程;寫議論文,就需要抽象思考,透過邏輯思考的手段,來論證自己的觀點。在這裡,簡單介紹在寫作過程中,需要運用到的幾種思考能力。
(一)觀察能力
觀察是指仔細察看各種客觀事物。觀察是認知、瞭解客觀事物的重要方法,也是從生活中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手段。觀察能力的培養,對寫作能力的提高,具有關鍵的作用。觀察要仔細、全面,不但要看清事物的狀貌,而且要深入其中,揣摩其中客觀規律性和事物的本質。經過這個觀察過程,進行寫作時才能使內容深刻和充實。觀察不僅靠感官來完成,還需要「思考」活動的介入。觀察的粗細淺深,往往與文章品質的高低成正比,因為它是寫作的起點,觀察的思路一般有:第一、總體——局部;第二、外在——內在;第三、開始——結束;第四、此物——彼物。
(二)分析能力
分析就是將遍及的部分都鬆開,也就是研究組成一個體系的每一個部分。寫作思考中分析,就是把思考對象按照需要分解為不同的成分。這種分解側重於理性的認知活動。例如:人有「形」與「神」兩方面。「形」,又有相貌、行為、語言、習性等方面;「神」,則有性格特徵、精神風貌、心理狀態等方面。那麼,在寫作構思的時候,我們就要從局部來分析怎樣寫好他的「形」(從什麼角度來寫),從而表現他的「神」。
(三)綜合能力
寫作思維中,把分析過的各個部分、各種屬性合在一起,或者把不同的事物組合在一起,就是綜合。
綜合思考能力是對事物的全面比較、認知,然後再進行歸納與概括的能力,也是思考的整合能力。
在進行寫作中,把分解的細節形象,從事拼湊、粘合時,需要綜合的能力;把不同的現象排列在一起,引起自己的觀感和論點,同樣也需要綜合。綜合能力在文章的謀篇布局中,攸關寫作的成敗,具有重要的作用。
(四)聯想與想像的能力
作文需要聯想與想像。
「聯想」是人們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,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的心理過程。它是由「此」及「彼」的一種思考活動。
想像則是人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,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。在寫作過程中,聯想和想像往往結合起來運用,不能截然分開。茲分別闡述如下:
聯想,是指由「此」及「彼」的思考過程。
聯想一般分成三類:接近聯想、類比聯想、對比聯想。
「接近聯想」,是根據作者對客觀事物在相對的時空上接近的認知,從甲想到乙,把兩種事物聯繫起來。類比聯想是把形體或性質上相似(或相近)的事物加以比較,連接在一起,類比聯想中的事物應該存在一個相似點,例如以雄鷹比喻戰士,便是類比聯想。雄鷹與戰士本來不相干,但戰士的勇敢就讓人想到了凶猛的雄鷹,大家都會覺得是合適的。對比聯想,是有感於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,把它們放在一起,相互映襯,得到強烈的對比效果。
想像與記憶有著密切的聯繫。沒有記憶就沒有想像,想像憑藉記憶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活動。所以,想像就是利用已經知道的事實或觀念作基礎,推想新觀念的能力。這裡的「想像」,是指一種寫作方法,就是寫作的人憑著想像的翅膀,根據累積的生活經驗和知識,透過文字的描述,在腦海裡創造出自己從來所沒有接觸過的新事物或新形象。一般有虛擬、推測、擬人等想像手法。
例如:朱自清〈綠〉
「……這平鋪著,厚積著的綠,著實可愛。她鬆鬆的皺纈著,像少婦拖著的裙幅;她輕輕的擺弄著,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;她滑滑的明亮著,像塗了“明油”一般,有雞蛋清那樣軟,那樣嫩;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;她又不雜些小塵滓,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,只清清的一色--但你卻看不透她!我曾見過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綠楊,脫不了鵝黃的底子,似乎太淡了。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『綠壁』,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,那又似乎太濃了。其餘呢,西湖的波太明了,秦淮河的又太暗了。可愛的,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?我怎麼比擬得出呢?」
朱自清對「綠」讚不絕口,從綠的質地、色彩、光亮著手,用比喻展現出來,其實,這些比喻就是作者聯想和想像力的運用,而後面的比較,無疑地,也是從相同點引出的聯想,由聯想來凸顯不同的特點。
參、思考訓練的第一步——深入思考生活
◎培養思考生活的意識,是成功寫作的重要條件。
◎運用技術性的手段,有助於思考生活。
要寫作,就要思考生活。
一、思考生活是感悟生活的工具
感悟生活需要用心,培養感悟生活的意識,使之像呼吸一般自然,如此對生活的感悟,才有高的質和量。想要形成對生活高質量的感悟,需要工具。
工人——車床,農民——鐵牛,醫生——藥物,學生——課本……,使了工具,我們的學習就能事半功倍,反之,很可能會事倍功半。感悟生活的工具,就是思考生活。許多對生活深刻、多面向感悟的人,都是對生活思考深入的人。
二、把思考生活當作飲食起居的一部分
(一)思考生活有一個循序漸進過程。
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過程。記得你學騎腳踏車的經驗嗎?第一次學會騎腳踏車,手扶車把是個什麼感覺?你當時的心情又是如何?緊張,緊張得渾身發抖,緊張得全身冒汗,緊張得不知所措……可是後來,循序漸進的,你熟練了,後來你再騎上車,已經沒有任何異樣的感覺了。熟練,在這裡又產生了重要的作用。
(二)思考生活還有一個日積月累的特點
生活是複雜的,複雜到許多時候我們都說不清楚;生活是不重複的,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。因此我們思考生活,就必須遵守生活的這一個規則,不能把生活的思考分解得支離破碎。正因為上面的兩個原因,我們對生活的思考就不能停止。今天思考生活,明天也不能停止對生活的思考。思考「此」事之後,還要思考「彼」事。
想想看,你每天必須要做的事,一共有哪些?比如說吃飯吧,這一定是你每天必須完成的事。飲食起居,我們必須每天完成。如果要談思考訓練,那麼我們就把思考生活當作飲食起居的一部分,惟有如此,才能稱得上是真正地思考生活。
肆、思考生活的方法
一、運用因果法思考生活
原因和結果,是一組永遠相互聯繫的事物,藉著因果關係,可以把生活的思考變得簡單。
任何事物都有它產生的原因,也都有它產生的結果。天亮了,是因為黑夜已經過去,然而天亮之後,大地也就跟著甦醒了。原因和結果的排列十分奇妙。如果我們見到人為「制式的規則」,是否可以思考出人為「制式的規則」之後,人物、事件或者什麼東西會如何?這很成問題。任何事物不但有它產生的原因,而且很可能還不只一個原因;任何事物不但有它產生的結果,而且也可能不只一個結果。天亮了,是因為黑夜已經過去,是因為太陽升起,然而天亮以後,不但大地跟著甦醒,鳥兒也跳上枝頭唱起了歡樂的歌。
以「面向大海」為例,人們為什麼需要面向大海?是人們需要開闊自己的胸懷,同時還因為大海可以教我們該冷靜的時候就應該冷靜,要激動的時候才應發洩!記住:在思考生活之時,運用因果法,你會發現——你對生活的思考,並不複雜。
二、運用轉折法思考生活
其實世上應該有雙重因果:第一組因果,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因果——可以理解為正因正果;然而另外一組因果——反向因果,實際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——轉折。
運用因果法可以思考生活,運用「轉折法」,同樣可以思考生活。而且比起因果法,運用轉折法,還有轉折法特有的效果。
「天亮了,然而天亮之後,大地卻還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!」看,這就是「轉折」!
轉折,其實是一組矛盾。我們需要明白的是:任何一組矛盾,必然都有它產生的原因。天亮之後,為什麼大地還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呢?解釋這裡面潛藏的原因,我們發現一個大大的秘密:
例如答案是:天亮之後,大地之所以仍舊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,是因為這裡位於地球的某一個特別的緯度!
例如答案還可以是:天亮之後,大地之所以仍舊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,是因為沙塵暴。
發現沒有:用轉折法去思考生活,還可以打破人們傳統的因果思維途徑——曲徑通幽!
三、運用聯繫法思考生活
宇宙間的萬物都是互相聯繫的。
在我們思考生活的時候,關注到相互之間的聯繫,我們的思考才能落實!運用因果法、轉折法是關注到這個聯繫的重要方法,除此之外,其他的一些聯繫,我們也同樣不能忽略。
事物之間的聯繫方向很多,例如:由此及彼、從表到裡的聯繫,過去與現在的聯繫,現在與未來的聯繫,又如:個別與一般的聯繫、偶然與必然的聯繫、現象與本質的聯繫……等各種各樣、形形色色的聯繫。
捕捉到了這些聯繫,置身於這些聯繫之中去思考生活,你會明顯地感覺道:你對生活所做的思考,才算很深入了。
伍、寫作上的幾種思考能力訓練
一篇文章如果言之無物,或者都是一些陳腔濫調,人云亦云,毫無趣味可言,那就不可能寫成好的作品。究竟應該如何去尋找獨特、有意義、有價值的材料,來豐富文章的內容呢?這就要靠平日一點一滴累積的功夫了。仔細地並且廣泛地閱讀,深刻而獨特正確地思維,可以幫助我們完成寫作的使命。在具體方法上,可以藉著閱讀、寫讀書筆記、寫生活日記、作材料分類等,來達到我們希望的境界。
就寫作實務而言,拿到一篇題目之後,應該如何進行思考呢?以下提供一些方法,做為引導、拓展寫作思路的參考!
一、運用「看、聽、感、想、做」聯想:
記敘文可以從這五個方向去進行思考,寫作的構思,就不會困窘了。例如:「跨年記」,跨年的那一夜,你看到了什麼?聽到了什麼?感受到什麼?想到了什麼?又做了什麼?由這五個方向來尋思,靈感、材料就會一幕一幕跑出來了。
二、運用多元思考:
時間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空間有遠處、近處、白天、黑夜;事件有正面、反面、同類不同類;見解有主觀客觀……等不同的思考。
三、運用因果律:
存在於兩個事件之間,其中一個事件是導致另一個事件發生的原因。由因果之間的相互關係,引發聯想,是常用的思考手法。
四、運用相反律:
如果正面啟發不了我們的思路,那麼從反面啟示也是合適的手法。對立型的題型,適合這種方法。如:「得與失」。
五、運用類似律:
以類似的事件作比較,分析歸納出其中的異同,然後發揮行文,建立自己的論點。如以「勤」為題,可以發現努力奮鬥、刻苦向上、腳踏實地,往往是成功的共同的特質。反向的題目,也可以作如是觀。
六、運用接近律:
包含時間與空間。時間上,就選取與時間點接近的人事物,例如:「童年」,就可以想到小時候的同學、故事、玩樂、求學……。空間上,就選取與地點相接近之處所發生的事件,如由台北想到故宮博物院、永康街鼎泰豐小吃、陽明山國家公園、國父紀念館、中正紀念堂、士林夜市、忠孝東路商圈、總統府、重慶南路書店、植物園……等。另外,由勤想到儉、恒心、毅力、踏實……這是抽象道理的接近律。
以上所做思考訓練的資料,都必須合時、合宜、合情、合理,在進行寫作時,才能發揮作用。有了基本的思考能力訓練,就能保持思維的活潑,靈感自然源源不斷,最後再做必要的取捨,選用的把握住「言之有序」與「言之有物」的原則,進行系統組合,再好好的謀篇布局,就能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了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