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‧前言
「當寫文章像每天吃同樣的排骨便當,一成不變,文章就索然無味了!」
在過去,從小學到國中到高中,國語文的寫作教學,我們的老師沒有時間教,沒有有系統的教,所謂的作文補習班,一個模子走遍天下,猶如臺北市的排骨便當:睜著眼,閉著想,大口吃,完全一個味。多數學生一說要寫作文,就面有愁容。原因是:
第一、學生不曉得怎麼寫才會好?
第二、學生不曉得怎麼寫是不好的?
學生不是沒有寫作材料,是沒有累積材料的習慣與經驗,久而久之,最後變成沒有寫作的能力。追根究柢,原因是──缺乏發現與缺乏思考,我們今天只選定前者來談,說一說觀察力與寫作力的關聯性,只要是人,都有能力寫出感人的作品,這個潛在的能力,人人都有
,有,為什麼不開發呢?
壹‧觀察的定義
什麼叫「觀察」呢?作文教學中的「觀察」,除了有「看」的意思外,還有「調查」、「考察」、「體驗」的意思。要想讓學生寫出充滿生活氣息、富有真實情感的好文章,必須引導學生透過觀察、了解,研究一切人物和事物(含動物、植物、靜物),去了解外在世界,認識生活,從而深刻的獲得寫作材料。觀察可以分為「有意觀察」與「無意觀察」兩種。
(一)有意觀察:
「有意觀察」,就是有目的地針對某一事物進行觀察。它常常是根據作文的要求,事先確定觀察的對象、觀察的目的、擬好觀察大綱,並帶好觀察筆記本。然後根據觀察的目的,有重點、有步驟地進行觀察,並且隨時做好觀察的記錄。這種有意觀察,由於是有目的的,觀察的對象明確,觀察者的注意力也高度集中,因而觀察的效果最佳。
(1)為了寫「荷花池畔」,我讓建中學生長期觀察,醞釀期一年。
(2)為了寫「逛菜市場」,我先帶領學生到傳統市場分組觀察。
就培養寫作力而言,觀察力是一個最好的開始,也是最具體的開始。
(二)無意觀察
「無意觀察」,是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。這種觀察沒有明確的目的,碰到什麼就觀察什麼,有時甚至是對什麼感興趣就觀察什麼。這就要求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,隨時留心觀察身邊的人物和事物,培養敏銳的觀察力。有意觀察打好基礎,無意觀察就形成一種能力。
一個好演員,看了劇本就領會八九分。馬上能上場,就因為他每天打開眼睛都在觀察。
貳‧觀察的基本要求
作文教學中的觀察有哪些基本要求呢?
(一)觀察要遵循順序:
觀察點是我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,有固定的,也有移動的。要有遵循順序的概念。
(1)「固定的」:就是站在一個地方,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。如由遠及近,或由近及遠;從左到右,或從右到左;從裡到外,或從外到裡;從上到下,或從下到上;從整體到部分,或從部分到整體等等。如果不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,那麼寫出的文章就很可能犯了雜亂無章的毛病。
以觀察「小貓咪」為例:
這隻小貓咪有長長的鬍子,渾身上下長著白白的毛,圓圓的眼睛烏黑發亮,彎彎的小尾巴一翹一翹的,紅紅的小嘴,雪白的牙齒,像是在對著人笑。在陽光的照耀下,小貓咪的眼睛瞇成了一條縫,身上閃著銀光。
這篇有關小貓咪的片段寫作,就沒有寫作順序的觀念。視覺的文字描寫不錯,但是順序錯亂破壞了文章的美感。他先寫貓的鬍子,再寫身上的毛,然後寫眼睛,接著寫尾巴,緊接著回過頭來寫嘴巴和牙齒,最後又寫貓咪的瞇瞇眼。短短的一段話帶給人顛三倒四的感覺,寫得沒有條理,問題就出在觀察沒有遵循順序。
(2)「移動的」:是另一種觀察,由於不斷的移動,觀察的景物就「景隨步移」,因此,記敘描寫時應隨時把觀察點交代清楚。
以「逛臺北一○一」為例:
在記敘時就要交代你是在什麼地方看到的景物,接著以在廣場上……我搭上了電梯……我走進了購物中心……在頂樓我看到了什麼……,把觀察點寫清楚了,「景物」隨著您的步伐的移動而「不斷變化」,別人就不會感到雜亂無章了。
(二)觀察要全面精細:
除了要把事物組成的各部分做精細的觀察,還要全面觀察事物發展變化的各個階段,這樣,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生動具體。我們教學生觀察一個物體,不妨從身邊找材料。
以「十元硬幣」為例:逐一分解開來,一部分一部分地看,就能看得很仔細、很全面,描述起來就很具體、很生動,就不會空洞乾癟了,這就叫做全面精細的觀察。
也許您會問,那要如何做全面精細的觀察呢?
(1)要觀察事物的全部過程:
任何事物的生長發育、發展變化都有一個過程,我們想指導學生全面地觀察事物,就要觀察它生長發育或發展變化的全部過程。如觀察動植物的生長過程、觀察景物的四季變化或早晚變化、觀察一個人思想的轉變、觀察一件事或一種現象的起因、經過和結果。以「登阿里山觀日出」為例:要求學生觀察日出前、日出時、日出後的不同景色。重點是觀察日出時的情形。
(2)要從多方面去觀察:
事物總是多側面的、多角度的。
例如:觀察「太陽」:清晨剛冒出地平線的太陽是金色的,早晨的太陽是紅色的,中午的太陽不可正視,陽光則是白色的,黃昏時的落日則是橘黃色的。
(3)觀察事物之間的關係:
任何事物都不是偶然的,即使是偶然發生的事件,也有它內在的必然因素;也就是說,任何事物的發生、發展、變化都不是無緣無故的,都有它的前因後果。任何事物也不是孤立的
,它的存在與周圍的事物、環境密切相關,所以觀察一種事物,還要注意觀察它的周邊關係,
注意觀察周圍的環境。
例如:若要寫南海學園的相關文章,就必須了解植物園的相關位置──二級古蹟布政使司衙門、植物園標本館、國立歷史博物館、教育資料館、教育廣播電臺、藝術館,還有建中、國語實小、農委會等等。
(4)要有重點地觀察:
觀察事物要全面,但不能平均分配,還必須有重點地觀察,這樣作文時才能突出事物的特點,帶給人深刻的印象。那又要怎樣有重點地觀察呢?
1‧根據觀察的目的確定觀察重點:
例如:觀察「果菜市場」:(萬大路果菜市場)如果目的是要觀察市場的供應情況(颱風天),那就要以蔬果產品作為重點,看產品是否豐富?品種是否多樣?或色是否新鮮?品質是否優良?市場是否活絡?如果目的是觀察買賣是否公平?(三星蔥‧林邊蓮霧)經營是否誠信?那就要著重觀察商家的經營態度?經營的品質?經營的作風?看他們是否橫行霸道?是否哄抬物價?是否短少斤兩?是否童叟無欺?是否灌水做假等等。
2‧根據觀察對象確定觀察重點:
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點,觀察時應根據事物的特點來確定觀察重點。
例如:同樣是樹:「松樹」的特點是「挺拔→傲岸剛勁」;「柳樹」的特點是「柔細→婀娜多姿」,這麼看,那麼「松樹」的觀察重點是「樹幹」;「柳樹」的觀察重點則是「枝葉」。
3‧在全面觀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觀察:
很多事物的特點,並不是在觀察前就能確定的,它往往必須透過全面的觀察,才得以認識清楚。因此,必須在全面觀察的基礎上,深入地對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或方面進行重點觀察
。例如:觀察「爬山虎」(蔓藤類)時,我們會先看到「爬山虎」生長的地方,再看到「爬山虎」的葉子,等到又發現了「爬山虎」的莖上有「腳」,最後將「腳」做為重點來觀察,看它是怎麼生長的、怎麼爬的,最後觀察腳的變化和作用。
(4)抓住重點深入觀察:
觀察重點確定以後,就要對重點部分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,確實掌握事物的特點。
以<三星鄉的上將梨>為例:觀察上將梨自然要以「梨」的果實做為重點,從它的形狀、色澤、滋味幾方面進行細緻的觀察。
(三)觀察要抓住特點:
什麼叫做特點呢?簡單的說,就是這個事物具有而其他事物不具有的東西。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,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點,才能真正認識事物,也才能把事物的真實面貌反映出來。
以觀察「烏龜翻身」為例:烏龜翻身有牠的特點──牠先是伸出頭頸朝地上一頂,四肢一划,然後硬殼一弓,身子就翻過來了。烏龜翻身的樣子,便是牠的特點,只有觀察時抓住了特點,作文時才能寫得逼真。
(四)觀察要五官並用
要使觀察深入,不但要用眼睛看,還要耳、鼻、舌、口、身並用。請看下面這篇短文:
媽媽端著一小盤花生米走進廚房。花生米那一個個小小的橢圓形的身上,穿著粉紅色的外衣。媽媽把它們一股腦兒倒進了滾燙的油鍋裡,鍋裡便劈劈啪啪地響了起來,不時還有幾個「調皮鬼」蹦蹦跳跳的。媽媽將鏟子不停地翻炒著,不一會兒,花生米那粉紅色的外衣變成了紅色的油外套,並且發出「吱吱」的響聲。這時媽媽把它們鏟到盤中,又往上面撒了一些玉屑似的精鹽,一股香味直衝鼻孔,真讓人垂涎欲滴,咬一口真叫脆,吃一粒滿口香。轉眼間,一盤花生米被我一掃而光。
作者為什麼能把花生米描寫得如此生動?因為他運用了自己的眼耳鼻舌口手足等各種器官,進行了綜合觀察。
參‧結語
出一個題目,馬上叫學生現場寫作,憑什麼學生作文會寫得好?先教「創意」,不教「基礎寫作」,學生憑什麼作文寫得好?五十多年來我們教學生寫作文,都是讓學生第一次上投手丘就要他馬上成為王建民。寫作的問題都是從檢驗學生的能力出發,沒有從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開始。從現在起,就從觀察力起步,一步一腳印,做好觀察力訓練,讓學生進行寫作之前,有完整醞釀的過程,這才算是做好蹲馬步的寫作基本功。(北市《教師天地》)
2011年3月4日 星期五
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
一件美麗的差事
自序||一件美麗的差事
教改的狂濤驚浪,排闥而至,來勢汹汹。第一線的中小學教師莫不戰戰兢兢,尚能見招拆招;家長則手足無措,呈現重度的憂心忡忡;至於莘莘學子,只好載浮載沉,走一步算一步了。教改發燒以來,從北到南,一波接一波的不平之鳴,響徹雲霄,千夫所指,可謂炮口一致:﹁教育改革這部列車,開得太橫衝直撞了!﹂
憑心而論,從大學入學考試到高中入學考試,以國文作文新研發的﹁語文表達能力測驗﹂而言,事實上,是一種健康的突破。長期以來,在各級作文考試中,包括高中大學聯考、特考、高普考、甚至於研究所考試,千篇一律,幾乎都以論說文為唯一命題的形式。過去為因應應試作文的方向,在分數現實的趨勢下,全省各地到處林立的作文班,建構出一套專門應付作文的﹁新八股文﹂,還蠻管用的。
君不見,不同的學校,不同的老師,所教出來的不同學生,寫出來的作品,標準化得幾乎如出一轍。當作文著重背公式、套古今例證、熟記名人佳句,長期發展的結果,寫作文逐漸變成寫問答題,學生分門別類,有一套套必須死記的資料,這些都是得分的祕訣。只要審題不太離譜,免於離題的危機,考場上,人腦好比電腦,看準了題目,就可以從腦子裡清楚地叫出不同目錄下的檔案,然後從從容容,洋洋灑灑,一揮而就。起承轉合,四平八穩;首尾呼應,段落井然;開門見山,主題鮮明;行文毫不造次,分數十分一致;內容形同影印複製,寫法宛如孿生兄弟。愈是明星學校的學生,筆桿下的產品愈是雷同。
應試作文的公式化,除了練就十拿九穩的分數之外,並沒有按部就班培養出真正精確、明白的語文表達能力。到了高等學府,不管讀哪一個科系,都需要基本的語文表達能力。可是,我們發現從小學一路寫到高中的作文根柢,到了大學全派不上用場,寫報告沒有表達獨到主張的能力,閱讀書籍沒有整理摘要的能力,寫起論文更沒有整合歸納的能力。這是因為寫慣了天馬行空的筆,從小沒有建立精準、邏輯、明白、清楚、周延、完整的寫作習慣,一旦從實用的角度要求落實語文的正確表達,不少學生寫不來高度概括的文字,也不習慣表達縝密嚴謹的文章。這是幾十年來,臺灣大學生在寫作能力上的怪現狀。
大學入學考試中心,急於扭轉學生寫作上的弊病,以及建立語文表達的正確習慣,研究發展多年之後,設計出題題都有豐富情境的作文,從句子的基本組織能力、段落的組織能力、篇章的組織能力,三管齊下。基於﹁考試領導教學﹂的事實,從大學入學考試下猛藥,期許由上而下,扭轉乾坤,引導正確的寫作方向。這和過去由下而上,溫和而有計畫的研發|實驗|試辦|實施,有很大的不同。 從民國八十三年以來,大學國文考科的﹁語文表達能力測驗﹂已經穩穩當當地走出一片美麗的天空;八十六年至八十九年,全省各高中推甄入學也依樣畫葫蘆,狠狠地給國中生上了幾場震撼教育。民國九十年起,基本學力測驗因為標榜各學科題目簡單化、生活化,對於閱卷主觀性強,給分的公平性長期為人所詬病的﹁作文﹂,卻遲遲沒有推出。大考中心的作文閱卷方式已經有了新的具體方案,基本學測的國文作文,在閱卷技術研發成熟之後,一定會建立一套科學化、標準化,並且合乎客觀性、公平性的完善模式,相信不久的將來,一定會堂而皇之地推出正宗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。到時候,大家就會發現,江也好,河也好,都會流向同一個大海。作文的新菜單,離不開中華料理;菜量有大有小,題目有長有短,都不是你胡扯瞎說能矇騙過關的!
作文佔了大學入學國文考科一半的成績,語文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與受到的重視,毋庸置疑;高中入學基本學測,一旦推出新型的﹁語文表達能力測驗﹂,您準備好了沒?在強調語文表達能力的測驗目標是落實語文與文學、創意與實用並重的前題下,國中生、高中生都應有循序漸進的進階學習。寫作的原理原則是不變的,它依然講究章法、結構、布局、內容、修辭等的綜合表現,題型則推陳出新,五花八門,應有盡有。現行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,在語文運用與文學寫作之間,有區隔也有融合,除了要全面地揚棄過去套公式的八股寫法之外,更需要腳踏實地,有計畫的練習,才能日起有功,徹底脫胎換骨。
本書分成十二個單元,除了﹁例子﹂有一篇參考範例外,所有題目都以思路引導、靈感激發為編寫主軸,閱讀本書宜有師長或父母的從旁誘導,才能有殷實的進步,進而奠定扎實的功力。相信從現在起,您開始有機會在作文的領域中找到過去所沒有的趣味,同時漸漸產生創意的激盪與寫作的衝動。
最後,要感謝我兒執中,在建中畢業等待放榜的空檔,分擔部分參考範例的編寫,使本書增色不少。另外,要感謝國語日報出版中心副理蔡惠光女士、語文寫作班李碧霞主任的大力促成,以及出版中心編輯陳方妙小姐的用心編排設計、○○○的曼妙插畫、金葉明小姐的精心校正,有了您們,這本專為中學生編撰的語文表達能力寫作教材,才能順利的付梓。 衷心感激吾家賢妻謝老師,從裡到外,重擔一肩挑,讓我無後顧之憂,專心從事,也因為這樣,使編寫本書成為一件美麗的差事。
林明進 序於臺北大塊齋 九十二年二月
教改的狂濤驚浪,排闥而至,來勢汹汹。第一線的中小學教師莫不戰戰兢兢,尚能見招拆招;家長則手足無措,呈現重度的憂心忡忡;至於莘莘學子,只好載浮載沉,走一步算一步了。教改發燒以來,從北到南,一波接一波的不平之鳴,響徹雲霄,千夫所指,可謂炮口一致:﹁教育改革這部列車,開得太橫衝直撞了!﹂
憑心而論,從大學入學考試到高中入學考試,以國文作文新研發的﹁語文表達能力測驗﹂而言,事實上,是一種健康的突破。長期以來,在各級作文考試中,包括高中大學聯考、特考、高普考、甚至於研究所考試,千篇一律,幾乎都以論說文為唯一命題的形式。過去為因應應試作文的方向,在分數現實的趨勢下,全省各地到處林立的作文班,建構出一套專門應付作文的﹁新八股文﹂,還蠻管用的。
君不見,不同的學校,不同的老師,所教出來的不同學生,寫出來的作品,標準化得幾乎如出一轍。當作文著重背公式、套古今例證、熟記名人佳句,長期發展的結果,寫作文逐漸變成寫問答題,學生分門別類,有一套套必須死記的資料,這些都是得分的祕訣。只要審題不太離譜,免於離題的危機,考場上,人腦好比電腦,看準了題目,就可以從腦子裡清楚地叫出不同目錄下的檔案,然後從從容容,洋洋灑灑,一揮而就。起承轉合,四平八穩;首尾呼應,段落井然;開門見山,主題鮮明;行文毫不造次,分數十分一致;內容形同影印複製,寫法宛如孿生兄弟。愈是明星學校的學生,筆桿下的產品愈是雷同。
應試作文的公式化,除了練就十拿九穩的分數之外,並沒有按部就班培養出真正精確、明白的語文表達能力。到了高等學府,不管讀哪一個科系,都需要基本的語文表達能力。可是,我們發現從小學一路寫到高中的作文根柢,到了大學全派不上用場,寫報告沒有表達獨到主張的能力,閱讀書籍沒有整理摘要的能力,寫起論文更沒有整合歸納的能力。這是因為寫慣了天馬行空的筆,從小沒有建立精準、邏輯、明白、清楚、周延、完整的寫作習慣,一旦從實用的角度要求落實語文的正確表達,不少學生寫不來高度概括的文字,也不習慣表達縝密嚴謹的文章。這是幾十年來,臺灣大學生在寫作能力上的怪現狀。
大學入學考試中心,急於扭轉學生寫作上的弊病,以及建立語文表達的正確習慣,研究發展多年之後,設計出題題都有豐富情境的作文,從句子的基本組織能力、段落的組織能力、篇章的組織能力,三管齊下。基於﹁考試領導教學﹂的事實,從大學入學考試下猛藥,期許由上而下,扭轉乾坤,引導正確的寫作方向。這和過去由下而上,溫和而有計畫的研發|實驗|試辦|實施,有很大的不同。 從民國八十三年以來,大學國文考科的﹁語文表達能力測驗﹂已經穩穩當當地走出一片美麗的天空;八十六年至八十九年,全省各高中推甄入學也依樣畫葫蘆,狠狠地給國中生上了幾場震撼教育。民國九十年起,基本學力測驗因為標榜各學科題目簡單化、生活化,對於閱卷主觀性強,給分的公平性長期為人所詬病的﹁作文﹂,卻遲遲沒有推出。大考中心的作文閱卷方式已經有了新的具體方案,基本學測的國文作文,在閱卷技術研發成熟之後,一定會建立一套科學化、標準化,並且合乎客觀性、公平性的完善模式,相信不久的將來,一定會堂而皇之地推出正宗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。到時候,大家就會發現,江也好,河也好,都會流向同一個大海。作文的新菜單,離不開中華料理;菜量有大有小,題目有長有短,都不是你胡扯瞎說能矇騙過關的!
作文佔了大學入學國文考科一半的成績,語文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與受到的重視,毋庸置疑;高中入學基本學測,一旦推出新型的﹁語文表達能力測驗﹂,您準備好了沒?在強調語文表達能力的測驗目標是落實語文與文學、創意與實用並重的前題下,國中生、高中生都應有循序漸進的進階學習。寫作的原理原則是不變的,它依然講究章法、結構、布局、內容、修辭等的綜合表現,題型則推陳出新,五花八門,應有盡有。現行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,在語文運用與文學寫作之間,有區隔也有融合,除了要全面地揚棄過去套公式的八股寫法之外,更需要腳踏實地,有計畫的練習,才能日起有功,徹底脫胎換骨。
本書分成十二個單元,除了﹁例子﹂有一篇參考範例外,所有題目都以思路引導、靈感激發為編寫主軸,閱讀本書宜有師長或父母的從旁誘導,才能有殷實的進步,進而奠定扎實的功力。相信從現在起,您開始有機會在作文的領域中找到過去所沒有的趣味,同時漸漸產生創意的激盪與寫作的衝動。
最後,要感謝我兒執中,在建中畢業等待放榜的空檔,分擔部分參考範例的編寫,使本書增色不少。另外,要感謝國語日報出版中心副理蔡惠光女士、語文寫作班李碧霞主任的大力促成,以及出版中心編輯陳方妙小姐的用心編排設計、○○○的曼妙插畫、金葉明小姐的精心校正,有了您們,這本專為中學生編撰的語文表達能力寫作教材,才能順利的付梓。 衷心感激吾家賢妻謝老師,從裡到外,重擔一肩挑,讓我無後顧之憂,專心從事,也因為這樣,使編寫本書成為一件美麗的差事。
林明進 序於臺北大塊齋 九十二年二月
作文第一響
自序─作文第一響——「我的志願」 林明進
◎ 你從來不知道你會寫作文
◎ 你從來不懂得寫出最真實的感受
當我還是莘莘學子的時候,好像沒有人有系統、有步驟地教我們寫作文?因為老師課教不完!
當我已是為人師表的時候,好像也沒有效率、有計畫地教學生們寫作文,因為我們課真的教不完!
課程似乎永遠是上不完的。因此,最後「作文教學」也就順理成章地點到為止。學生作文寫不好,老師作文改不完,為了應付學校抽查,只能在唉聲嘆氣中度過多少夜半孤燈的歲月,甚者,還自嘆命運多舛,一定是上輩子造了什麼孽?這輩子要辛辛苦苦地還這個債,認命地讓朱顏改、佝僂著背、視也茫茫、髮也蒼蒼、齒牙又動搖,扛著「清高」卻又「坎坷」的道路,一步一步地提著良心的燈,戰戰兢兢地踐履著漫長而無邊的責任,最後,還要一起承擔「作文能力愈來愈低落」的幫凶罪名。
說說我自己吧!
我平生的第一篇作文,你一定猜到了,它是——「我的志願」。那個年代都是從「我的志願」開始我們灰頭土臉的作文人生。從此,多數人都視作文為畏途,成就的永遠只有少數的幾個人。作詞作曲家李壽全先生寫過一首「我的志願」,那首歌的最後是這麼說的:「慢慢長大以後,認識的人越來越多;慢慢你會知道,每個人都差不多;慢慢你會知道,人生就是這麼過。」贏得很多人的迴響,那是一種解放。
「我的志願」,對我來說是一把匕首。在幼小心靈中,我被狠狠地捅了兩刀。這得從我的父親談起。
我的父親,雖然沒有像朱自清的父親那麼偉大,偉大的爸爸要很困難地跨過鐵道,去買朱紅色的橘子,加上蹣跚地步伐,才算擺成一個感人肺腑的「背影」。記憶的箱子,雖然裝不了太多東西,但是,我的父親,他顯然是個好爸爸,這個形象跟我的作文有關,我記得很清楚。照理說,世代佃農的人家,只有古樸的曬穀場和幾條老牛,可以驕其妻妾。他想把兒子雕塑成才子,他不是客家人,但是他很硬頸。
小三的某一天,我就要寫第一次作文了,我那只有受過兩年中文教育的父親,一定偷偷想過很多回,盤算如何讓他的準農家子弟徹底翻身的方法,從他很容易被看穿的眼神,我們父子彼此心照不宣,很快各就各位。那個晚上,父子倆在燭火下沙盤推演,老爸信誓旦旦地告訴我,老師會出什麼作文題目,從南到北大家都知道小三的第一篇作文題目永遠是:「我的志願」。
說著說著,父親拎著我走出戶外,曬穀場上秋老虎的餘熱未褪。老爸在絲瓜棚下,煞有介事地娓娓道出「他」的志願。記得,那是個靜謐的秋夜,滿天星斗,蟲鳴啾啾,感覺好極了!月娘的餘暉稀稀疏疏地照在父親的臉,樹影婆娑,他滔滔不絕,像棵大樹,也像個巨人。這篇作文,我決定做個孝子,完成父親的志願——鄉長。那種情境之下,你完全了解繼志述事,是多麼重要的一件差事。
從交完作業開始,老爸三天兩頭劈頭就問:「老師改得怎麼樣?作文發了沒?」他比我還關切。
老師終於挑出了三篇佳作,並且公開在課堂上朗誦了一遍。沒有我。那三位同學每人得了一支利百代鉛筆,和一包價值五毛錢的健素糖。
銜老爸之命,請教老師哪裡沒有寫好?
老師說:「阿明仔,小小年紀怎麼這麼不長進,只想當個鄉長。」原來是志願太小了。老師給我乙,他沒說我寫得好不好。這是我作文路上的第一刀,代父流血,隱隱作痛。但我並沒有絕望。
四年級,仍然是同一個老師教,第一篇作文,仍然是:「我的志願」。我天真地想,老師好像在給我機會。我鬥志十足,也要從老師手上拿一支利百代鉛筆,還有那五十顆甜蜜蜜的健素糖。
回家告訴爸爸,作文又寫「我的志願」了。
「哦?」爸爸顯然失望了,他了解老師等第的意義,更加賣力地當他的農夫。他眉宇深鎖。看來他完全相信:龍生龍,鳳生鳳,老鼠的兒子會打洞,充其量我也只能是個拿鋤頭的命。那是個黯淡的月,也沒有星光夜語,我自個兒編織:「我的志願」。深思許久,自忖:老師是學科學的,他不是常講政治是條不歸路嗎?當鄉長,我真笨,我怎麼這麼沒有神經。我想寫科學家才是對味的,於是審慎地選擇了科學界的巨人——愛因斯坦,夠嗆了吧!一時之間,不免感到沾沾自喜。很久沒看到老爸笑了。課堂上寫得很順手,很期待發作文的那一刻,希望得個甲上,萬一被叫起來念的時候,ㄧ、ㄩ和ㄥ、ㄣ千萬要分清楚。
我耐心地等待,老師好像常常看著我,這是個好兆頭,心裡想如果寫得好被貼在公布欄上,爸爸一定會很驕傲地再摸摸我的頭。該發作文的前幾天,我興奮得睡不著,忍著沒告訴爸爸:「老師關懷的眼神。」
結果,我錯把愛因斯坦寫成牛頓,又被老師海削了一頓,那顆蘋果害死了我。這是作文路上的第二刀,血在我心裡迸射,我這才知道爸爸內心深沉的痛。從此以後,蘋果成為我最討厭的水果。
歲月如流水,流到什麼階段,照理說就應該有什麼樣的時尚。可是,到了五年級,換了老師,第一篇作文又出了一道令人怵目驚心的題目:「我的志願」。老爸常說:「人生的路不好走。」我想也是,「我的志願」,寫了兩次還不夠,這是什麼社會呀!
這一回,我帶一點抱怨和幾分感傷,完成了沒有什麼新鮮感的作文。
「大家都這麼說:在秋收農忙的時候,農人總是戴著斗笠,抱著稻穗笑呵呵!是嗎? 大家都這麼說:在夕陽滿天的時候,牧童總是騎在牛背上,吹著橫笛向晚霞!是嗎?
我沒有看過農夫抱著稻穗笑呵呵,我這個每天騎在牛背上的牧童,從來不曉得橫笛為何物?……」
怯生生地,我站在講台前唸著我的傑作,很有光宗耀祖的感覺。原來,農人的孩子也能寫好作文。(當時很多深奧的詞語不曉得哪裡抄來的?)
我的志願大概的主題是:我尊敬農人,如果可以,將來我不想再當苦哈哈的農夫了。
何留吾老師斬釘截鐵地宣布:「林x進寫得很好,很有寫作天分。」他給我甲上上,從此我就飛上枝頭變鳳凰,彷彿成為一個小小的文學家了。長大以後,跌跌撞撞,倒成了個不折不扣的教書匠。
不久以後的某一天,老爸走出絲瓜棚,站在田埂邊,鋤頭上肩:他滿足地摸摸我的大頭:「作文好了,每一科都會好。」老爸活脫像個絲瓜棚下的哲學家,他的話到現在都還很管用。
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
在黑板上出個題目,簡明扼要說幾句,就讓學生埋頭寫作文,是從前的作文文化,老師們並沒有懈怠,因為過去都是這麼教作文的。回想作文課的現場,自然是雙手托腮者有之,給老師來個畫像的有之,絞盡腦汁的有之,聊天哈啦的更是不少。到了第二堂課下半節,大家火燒屁股,這才振筆疾書了起來,趕得及的暗自竊喜地交給老師,多數人最後都是苦苦哀求:「老師明天交好不好?」這種結局,有經驗的老師都心裡有數,這是個失敗的作文課,寫得好的準沒幾個。
老師們也習慣了這種收作業的方式,因為老師的老師早就告訴他們:「寫作是天分,改作文是命。」所以,老師們認命又沒命地把黑髮漸漸地改白了;學生們也習慣了這種交作業的方式,因為他們從來不知道自己也可以是個作文高手,所以,學生們苦命又賣命地把童年寫走了。
漸漸地,寫作文就成了大家公認的苦差事。學生也很體恤老師批改作文的辛勞,儘量從老師僅有的提示中去配合演出,所以,大多數的作文都寫得很像,老師的評語也差不多,作文嘛!反正就是這麼一回事。聰明的學生都清楚,不要跟自己過不去,依照老師的說法按圖索驥,準沒錯。這樣的寫作態度漸漸約定俗成,老師不強求學生,因為寫作是天分;學生不強求自己,因為作文寫得好的,總是那幾個。
所以,你從來不知道你會寫作文,甚至很冤枉地在作文面前自卑了一輩子。
感謝「我的志願」這個作文題,如果不是寫了三遍,我不會有機會發現,原來用最熟悉最真誠的感受就能寫出感人的文章。我相信每一位學生,在成長的過程中,都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,也都有感染人心、引起共鳴的能力。由於作文命題的技術千篇一律,了無新意,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,所以,學生寫不上來;由於作文教學沒有按部就班、有系統的實施,所以,學生寫不下去。
學生對於審題、立意、構思、選材、布局等名詞耳熟能詳,可是當他們在進行寫作時,沿用一招半式闖江湖的模式,提筆就寫,一瀉千里,管他去死,腦子裡完全不存在這些基本概念。不管是作文的基本功沒有教好,還是作文的基本功沒有學好,這個問題沒有人去正視它、反省它,所以也就「想當然耳」,在作文的國度,我們成了不會寫作文的子民了。作文的種子沒有興土宜,作文的生產力怎麼大豐收?
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領域,都需要成熟的語文表達能力,正確傳遞訊息是起碼的寫作要求。但是,過去我們作文的學習過程,都在說明文的世界裡打轉,資料是老師剪貼的,說起道理天馬行空、依樣畫葫蘆,不同的學校、不同的老師、不同的學生,寫出來的東西都大同小異,這完全是因應各級作文考試下的產物,不管什麼題目都是一種寫法,聯考八股文於焉形成。
過去作文教學的方向除了僵化的應試導向外,另外,就是把學生當成中國文學系學生來雕塑。這兩種方向都造成填鴨式的作文教學,讓學生養成以寫問答題的方式來寫作文。要知道,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要讀中國文學系,但是每一個人從小學到高中的養成階段,都應該具備基本的語文表達能力。
就像口頭表達能力一樣,每個人都有能力說得清楚;語文的表達能力不也是如此嗎?只是口頭的表達能力,只要雙方溝通良好,就達到傳遞訊息的表達效果。語文的表達能力,由於是透過文字的寫作,在「真實」、「精準」的基本條件下,它要求完整、明白、流利、周密。所以,嚴整度比口頭表達高。從小學到高中,接受了整整十二年的寫作歷程,仍然培養不出基本的「作文力」,除了教育政策外,「教」和「學」都有很大的問題。
如果你也是在第一篇作文「我的志願」後,就摔下萬丈深淵而心灰意冷的失敗者,請聽我說:作文的基本功應從真實出發,然後再發展想像、虛構、思考等進階層次。其實每一個人都具備雄厚的作文力,寫作的第一次,就從最熟悉的材料、最深刻的印象、最真實的經驗開始,這往往就是一趟愉快的作文旅程。
我可以從「我的志願」的斑斑血淚中脫穎而出,你也可以從真實的筆下出類拔萃。如果「作文力」對您是一種不可避免的需要,那你就要從作文的夢魘中走出來!太陽雖然暖和,還得要你親自去曬。
這本書主要以各種文體的寫作策略為主要的編寫內容,是「作文基本功」的姊妹作。它是緊接「作文基本功」之後的實兵演練,內容從描寫文、記敘文、抒情文、說明文、議論文,每一種文體都提出若干種寫作策略,希望能改變同學們一招半式闖江湖的寫作習慣。只要您肯下真功夫用心揣摩,按圖索驥,相信每一次習作都會迸出燦爛的火花。 林明進 謹識於大塊齋 民國九十五年九月
◎ 你從來不知道你會寫作文
◎ 你從來不懂得寫出最真實的感受
當我還是莘莘學子的時候,好像沒有人有系統、有步驟地教我們寫作文?因為老師課教不完!
當我已是為人師表的時候,好像也沒有效率、有計畫地教學生們寫作文,因為我們課真的教不完!
課程似乎永遠是上不完的。因此,最後「作文教學」也就順理成章地點到為止。學生作文寫不好,老師作文改不完,為了應付學校抽查,只能在唉聲嘆氣中度過多少夜半孤燈的歲月,甚者,還自嘆命運多舛,一定是上輩子造了什麼孽?這輩子要辛辛苦苦地還這個債,認命地讓朱顏改、佝僂著背、視也茫茫、髮也蒼蒼、齒牙又動搖,扛著「清高」卻又「坎坷」的道路,一步一步地提著良心的燈,戰戰兢兢地踐履著漫長而無邊的責任,最後,還要一起承擔「作文能力愈來愈低落」的幫凶罪名。
說說我自己吧!
我平生的第一篇作文,你一定猜到了,它是——「我的志願」。那個年代都是從「我的志願」開始我們灰頭土臉的作文人生。從此,多數人都視作文為畏途,成就的永遠只有少數的幾個人。作詞作曲家李壽全先生寫過一首「我的志願」,那首歌的最後是這麼說的:「慢慢長大以後,認識的人越來越多;慢慢你會知道,每個人都差不多;慢慢你會知道,人生就是這麼過。」贏得很多人的迴響,那是一種解放。
「我的志願」,對我來說是一把匕首。在幼小心靈中,我被狠狠地捅了兩刀。這得從我的父親談起。
我的父親,雖然沒有像朱自清的父親那麼偉大,偉大的爸爸要很困難地跨過鐵道,去買朱紅色的橘子,加上蹣跚地步伐,才算擺成一個感人肺腑的「背影」。記憶的箱子,雖然裝不了太多東西,但是,我的父親,他顯然是個好爸爸,這個形象跟我的作文有關,我記得很清楚。照理說,世代佃農的人家,只有古樸的曬穀場和幾條老牛,可以驕其妻妾。他想把兒子雕塑成才子,他不是客家人,但是他很硬頸。
小三的某一天,我就要寫第一次作文了,我那只有受過兩年中文教育的父親,一定偷偷想過很多回,盤算如何讓他的準農家子弟徹底翻身的方法,從他很容易被看穿的眼神,我們父子彼此心照不宣,很快各就各位。那個晚上,父子倆在燭火下沙盤推演,老爸信誓旦旦地告訴我,老師會出什麼作文題目,從南到北大家都知道小三的第一篇作文題目永遠是:「我的志願」。
說著說著,父親拎著我走出戶外,曬穀場上秋老虎的餘熱未褪。老爸在絲瓜棚下,煞有介事地娓娓道出「他」的志願。記得,那是個靜謐的秋夜,滿天星斗,蟲鳴啾啾,感覺好極了!月娘的餘暉稀稀疏疏地照在父親的臉,樹影婆娑,他滔滔不絕,像棵大樹,也像個巨人。這篇作文,我決定做個孝子,完成父親的志願——鄉長。那種情境之下,你完全了解繼志述事,是多麼重要的一件差事。
從交完作業開始,老爸三天兩頭劈頭就問:「老師改得怎麼樣?作文發了沒?」他比我還關切。
老師終於挑出了三篇佳作,並且公開在課堂上朗誦了一遍。沒有我。那三位同學每人得了一支利百代鉛筆,和一包價值五毛錢的健素糖。
銜老爸之命,請教老師哪裡沒有寫好?
老師說:「阿明仔,小小年紀怎麼這麼不長進,只想當個鄉長。」原來是志願太小了。老師給我乙,他沒說我寫得好不好。這是我作文路上的第一刀,代父流血,隱隱作痛。但我並沒有絕望。
四年級,仍然是同一個老師教,第一篇作文,仍然是:「我的志願」。我天真地想,老師好像在給我機會。我鬥志十足,也要從老師手上拿一支利百代鉛筆,還有那五十顆甜蜜蜜的健素糖。
回家告訴爸爸,作文又寫「我的志願」了。
「哦?」爸爸顯然失望了,他了解老師等第的意義,更加賣力地當他的農夫。他眉宇深鎖。看來他完全相信:龍生龍,鳳生鳳,老鼠的兒子會打洞,充其量我也只能是個拿鋤頭的命。那是個黯淡的月,也沒有星光夜語,我自個兒編織:「我的志願」。深思許久,自忖:老師是學科學的,他不是常講政治是條不歸路嗎?當鄉長,我真笨,我怎麼這麼沒有神經。我想寫科學家才是對味的,於是審慎地選擇了科學界的巨人——愛因斯坦,夠嗆了吧!一時之間,不免感到沾沾自喜。很久沒看到老爸笑了。課堂上寫得很順手,很期待發作文的那一刻,希望得個甲上,萬一被叫起來念的時候,ㄧ、ㄩ和ㄥ、ㄣ千萬要分清楚。
我耐心地等待,老師好像常常看著我,這是個好兆頭,心裡想如果寫得好被貼在公布欄上,爸爸一定會很驕傲地再摸摸我的頭。該發作文的前幾天,我興奮得睡不著,忍著沒告訴爸爸:「老師關懷的眼神。」
結果,我錯把愛因斯坦寫成牛頓,又被老師海削了一頓,那顆蘋果害死了我。這是作文路上的第二刀,血在我心裡迸射,我這才知道爸爸內心深沉的痛。從此以後,蘋果成為我最討厭的水果。
歲月如流水,流到什麼階段,照理說就應該有什麼樣的時尚。可是,到了五年級,換了老師,第一篇作文又出了一道令人怵目驚心的題目:「我的志願」。老爸常說:「人生的路不好走。」我想也是,「我的志願」,寫了兩次還不夠,這是什麼社會呀!
這一回,我帶一點抱怨和幾分感傷,完成了沒有什麼新鮮感的作文。
「大家都這麼說:在秋收農忙的時候,農人總是戴著斗笠,抱著稻穗笑呵呵!是嗎? 大家都這麼說:在夕陽滿天的時候,牧童總是騎在牛背上,吹著橫笛向晚霞!是嗎?
我沒有看過農夫抱著稻穗笑呵呵,我這個每天騎在牛背上的牧童,從來不曉得橫笛為何物?……」
怯生生地,我站在講台前唸著我的傑作,很有光宗耀祖的感覺。原來,農人的孩子也能寫好作文。(當時很多深奧的詞語不曉得哪裡抄來的?)
我的志願大概的主題是:我尊敬農人,如果可以,將來我不想再當苦哈哈的農夫了。
何留吾老師斬釘截鐵地宣布:「林x進寫得很好,很有寫作天分。」他給我甲上上,從此我就飛上枝頭變鳳凰,彷彿成為一個小小的文學家了。長大以後,跌跌撞撞,倒成了個不折不扣的教書匠。
不久以後的某一天,老爸走出絲瓜棚,站在田埂邊,鋤頭上肩:他滿足地摸摸我的大頭:「作文好了,每一科都會好。」老爸活脫像個絲瓜棚下的哲學家,他的話到現在都還很管用。
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 ◎
在黑板上出個題目,簡明扼要說幾句,就讓學生埋頭寫作文,是從前的作文文化,老師們並沒有懈怠,因為過去都是這麼教作文的。回想作文課的現場,自然是雙手托腮者有之,給老師來個畫像的有之,絞盡腦汁的有之,聊天哈啦的更是不少。到了第二堂課下半節,大家火燒屁股,這才振筆疾書了起來,趕得及的暗自竊喜地交給老師,多數人最後都是苦苦哀求:「老師明天交好不好?」這種結局,有經驗的老師都心裡有數,這是個失敗的作文課,寫得好的準沒幾個。
老師們也習慣了這種收作業的方式,因為老師的老師早就告訴他們:「寫作是天分,改作文是命。」所以,老師們認命又沒命地把黑髮漸漸地改白了;學生們也習慣了這種交作業的方式,因為他們從來不知道自己也可以是個作文高手,所以,學生們苦命又賣命地把童年寫走了。
漸漸地,寫作文就成了大家公認的苦差事。學生也很體恤老師批改作文的辛勞,儘量從老師僅有的提示中去配合演出,所以,大多數的作文都寫得很像,老師的評語也差不多,作文嘛!反正就是這麼一回事。聰明的學生都清楚,不要跟自己過不去,依照老師的說法按圖索驥,準沒錯。這樣的寫作態度漸漸約定俗成,老師不強求學生,因為寫作是天分;學生不強求自己,因為作文寫得好的,總是那幾個。
所以,你從來不知道你會寫作文,甚至很冤枉地在作文面前自卑了一輩子。
感謝「我的志願」這個作文題,如果不是寫了三遍,我不會有機會發現,原來用最熟悉最真誠的感受就能寫出感人的文章。我相信每一位學生,在成長的過程中,都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,也都有感染人心、引起共鳴的能力。由於作文命題的技術千篇一律,了無新意,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,所以,學生寫不上來;由於作文教學沒有按部就班、有系統的實施,所以,學生寫不下去。
學生對於審題、立意、構思、選材、布局等名詞耳熟能詳,可是當他們在進行寫作時,沿用一招半式闖江湖的模式,提筆就寫,一瀉千里,管他去死,腦子裡完全不存在這些基本概念。不管是作文的基本功沒有教好,還是作文的基本功沒有學好,這個問題沒有人去正視它、反省它,所以也就「想當然耳」,在作文的國度,我們成了不會寫作文的子民了。作文的種子沒有興土宜,作文的生產力怎麼大豐收?
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領域,都需要成熟的語文表達能力,正確傳遞訊息是起碼的寫作要求。但是,過去我們作文的學習過程,都在說明文的世界裡打轉,資料是老師剪貼的,說起道理天馬行空、依樣畫葫蘆,不同的學校、不同的老師、不同的學生,寫出來的東西都大同小異,這完全是因應各級作文考試下的產物,不管什麼題目都是一種寫法,聯考八股文於焉形成。
過去作文教學的方向除了僵化的應試導向外,另外,就是把學生當成中國文學系學生來雕塑。這兩種方向都造成填鴨式的作文教學,讓學生養成以寫問答題的方式來寫作文。要知道,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要讀中國文學系,但是每一個人從小學到高中的養成階段,都應該具備基本的語文表達能力。
就像口頭表達能力一樣,每個人都有能力說得清楚;語文的表達能力不也是如此嗎?只是口頭的表達能力,只要雙方溝通良好,就達到傳遞訊息的表達效果。語文的表達能力,由於是透過文字的寫作,在「真實」、「精準」的基本條件下,它要求完整、明白、流利、周密。所以,嚴整度比口頭表達高。從小學到高中,接受了整整十二年的寫作歷程,仍然培養不出基本的「作文力」,除了教育政策外,「教」和「學」都有很大的問題。
如果你也是在第一篇作文「我的志願」後,就摔下萬丈深淵而心灰意冷的失敗者,請聽我說:作文的基本功應從真實出發,然後再發展想像、虛構、思考等進階層次。其實每一個人都具備雄厚的作文力,寫作的第一次,就從最熟悉的材料、最深刻的印象、最真實的經驗開始,這往往就是一趟愉快的作文旅程。
我可以從「我的志願」的斑斑血淚中脫穎而出,你也可以從真實的筆下出類拔萃。如果「作文力」對您是一種不可避免的需要,那你就要從作文的夢魘中走出來!太陽雖然暖和,還得要你親自去曬。
這本書主要以各種文體的寫作策略為主要的編寫內容,是「作文基本功」的姊妹作。它是緊接「作文基本功」之後的實兵演練,內容從描寫文、記敘文、抒情文、說明文、議論文,每一種文體都提出若干種寫作策略,希望能改變同學們一招半式闖江湖的寫作習慣。只要您肯下真功夫用心揣摩,按圖索驥,相信每一次習作都會迸出燦爛的火花。 林明進 謹識於大塊齋 民國九十五年九月
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
思考訓練在作文教學上的運用
壹、前言
西方國家羞辱貴婦人的方法,就是穿同樣的衣服站在她旁邊。
據說,有一個移民到了加拿大買了與別人完全相同的房子,被人稱為「傻瓜」。後來他開著車轉了一圈,發現樣式完全相同的房子,不是移民住的,就是貧民窟,再不就是監獄。看過後,他後悔不已。看來,西方人將「與眾不同」,看作是自己特色。
寫文章也是如此,不論哪一類文體,想要不同凡響,就需要掌握一些創新的思維。如果以記敘文的創新思維來說,它起碼要有下列三個要求:
第一、構思精巧;
第二、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;
第三、要具有個性特徵。
「構思精巧」,是指作者謀篇布局所獨具的匠心。「想像獨到」,是指構想場景和人物時的要求。「個性特徵」,是指語言上的創新,要文章有自己的影子、經歷、感受……等等。
文章想要不同凡響,又必須兼顧合情合理,才能引起別人的共鳴,或者達到令人悅服的目的。所以,在進行寫作上的思考能力訓練,就顯得格外重要。
貳、思考能力概述
思考,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。是人們在表象、概念的基礎上,進行分析、綜合、判斷、推理等理性認識活動的過程。
思考在寫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,例如:寫記敘文,就需要形象思考,用文字再現圖景或過程;寫議論文,就需要抽象思考,透過邏輯思考的手段,來論證自己的觀點。在這裡,簡單介紹在寫作過程中,需要運用到的幾種思考能力。
(一)觀察能力
觀察是指仔細察看各種客觀事物。觀察是認知、瞭解客觀事物的重要方法,也是從生活中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手段。觀察能力的培養,對寫作能力的提高,具有關鍵的作用。觀察要仔細、全面,不但要看清事物的狀貌,而且要深入其中,揣摩其中客觀規律性和事物的本質。經過這個觀察過程,進行寫作時才能使內容深刻和充實。觀察不僅靠感官來完成,還需要「思考」活動的介入。觀察的粗細淺深,往往與文章品質的高低成正比,因為它是寫作的起點,觀察的思路一般有:第一、總體——局部;第二、外在——內在;第三、開始——結束;第四、此物——彼物。
(二)分析能力
分析就是將遍及的部分都鬆開,也就是研究組成一個體系的每一個部分。寫作思考中分析,就是把思考對象按照需要分解為不同的成分。這種分解側重於理性的認知活動。例如:人有「形」與「神」兩方面。「形」,又有相貌、行為、語言、習性等方面;「神」,則有性格特徵、精神風貌、心理狀態等方面。那麼,在寫作構思的時候,我們就要從局部來分析怎樣寫好他的「形」(從什麼角度來寫),從而表現他的「神」。
(三)綜合能力
寫作思維中,把分析過的各個部分、各種屬性合在一起,或者把不同的事物組合在一起,就是綜合。
綜合思考能力是對事物的全面比較、認知,然後再進行歸納與概括的能力,也是思考的整合能力。
在進行寫作中,把分解的細節形象,從事拼湊、粘合時,需要綜合的能力;把不同的現象排列在一起,引起自己的觀感和論點,同樣也需要綜合。綜合能力在文章的謀篇布局中,攸關寫作的成敗,具有重要的作用。
(四)聯想與想像的能力
作文需要聯想與想像。
「聯想」是人們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,由一個事物想到另一個事物的心理過程。它是由「此」及「彼」的一種思考活動。
想像則是人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,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。在寫作過程中,聯想和想像往往結合起來運用,不能截然分開。茲分別闡述如下:
聯想,是指由「此」及「彼」的思考過程。
聯想一般分成三類:接近聯想、類比聯想、對比聯想。
「接近聯想」,是根據作者對客觀事物在相對的時空上接近的認知,從甲想到乙,把兩種事物聯繫起來。類比聯想是把形體或性質上相似(或相近)的事物加以比較,連接在一起,類比聯想中的事物應該存在一個相似點,例如以雄鷹比喻戰士,便是類比聯想。雄鷹與戰士本來不相干,但戰士的勇敢就讓人想到了凶猛的雄鷹,大家都會覺得是合適的。對比聯想,是有感於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,把它們放在一起,相互映襯,得到強烈的對比效果。
想像與記憶有著密切的聯繫。沒有記憶就沒有想像,想像憑藉記憶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活動。所以,想像就是利用已經知道的事實或觀念作基礎,推想新觀念的能力。這裡的「想像」,是指一種寫作方法,就是寫作的人憑著想像的翅膀,根據累積的生活經驗和知識,透過文字的描述,在腦海裡創造出自己從來所沒有接觸過的新事物或新形象。一般有虛擬、推測、擬人等想像手法。
例如:朱自清〈綠〉
「……這平鋪著,厚積著的綠,著實可愛。她鬆鬆的皺纈著,像少婦拖著的裙幅;她輕輕的擺弄著,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;她滑滑的明亮著,像塗了“明油”一般,有雞蛋清那樣軟,那樣嫩;令人想著所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;她又不雜些小塵滓,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,只清清的一色--但你卻看不透她!我曾見過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綠楊,脫不了鵝黃的底子,似乎太淡了。我又曾見過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『綠壁』,叢疊著無窮的碧草與綠葉的,那又似乎太濃了。其餘呢,西湖的波太明了,秦淮河的又太暗了。可愛的,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?我怎麼比擬得出呢?」
朱自清對「綠」讚不絕口,從綠的質地、色彩、光亮著手,用比喻展現出來,其實,這些比喻就是作者聯想和想像力的運用,而後面的比較,無疑地,也是從相同點引出的聯想,由聯想來凸顯不同的特點。
參、思考訓練的第一步——深入思考生活
◎培養思考生活的意識,是成功寫作的重要條件。
◎運用技術性的手段,有助於思考生活。
要寫作,就要思考生活。
一、思考生活是感悟生活的工具
感悟生活需要用心,培養感悟生活的意識,使之像呼吸一般自然,如此對生活的感悟,才有高的質和量。想要形成對生活高質量的感悟,需要工具。
工人——車床,農民——鐵牛,醫生——藥物,學生——課本……,使了工具,我們的學習就能事半功倍,反之,很可能會事倍功半。感悟生活的工具,就是思考生活。許多對生活深刻、多面向感悟的人,都是對生活思考深入的人。
二、把思考生活當作飲食起居的一部分
(一)思考生活有一個循序漸進過程。
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過程。記得你學騎腳踏車的經驗嗎?第一次學會騎腳踏車,手扶車把是個什麼感覺?你當時的心情又是如何?緊張,緊張得渾身發抖,緊張得全身冒汗,緊張得不知所措……可是後來,循序漸進的,你熟練了,後來你再騎上車,已經沒有任何異樣的感覺了。熟練,在這裡又產生了重要的作用。
(二)思考生活還有一個日積月累的特點
生活是複雜的,複雜到許多時候我們都說不清楚;生活是不重複的,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。因此我們思考生活,就必須遵守生活的這一個規則,不能把生活的思考分解得支離破碎。正因為上面的兩個原因,我們對生活的思考就不能停止。今天思考生活,明天也不能停止對生活的思考。思考「此」事之後,還要思考「彼」事。
想想看,你每天必須要做的事,一共有哪些?比如說吃飯吧,這一定是你每天必須完成的事。飲食起居,我們必須每天完成。如果要談思考訓練,那麼我們就把思考生活當作飲食起居的一部分,惟有如此,才能稱得上是真正地思考生活。
肆、思考生活的方法
一、運用因果法思考生活
原因和結果,是一組永遠相互聯繫的事物,藉著因果關係,可以把生活的思考變得簡單。
任何事物都有它產生的原因,也都有它產生的結果。天亮了,是因為黑夜已經過去,然而天亮之後,大地也就跟著甦醒了。原因和結果的排列十分奇妙。如果我們見到人為「制式的規則」,是否可以思考出人為「制式的規則」之後,人物、事件或者什麼東西會如何?這很成問題。任何事物不但有它產生的原因,而且很可能還不只一個原因;任何事物不但有它產生的結果,而且也可能不只一個結果。天亮了,是因為黑夜已經過去,是因為太陽升起,然而天亮以後,不但大地跟著甦醒,鳥兒也跳上枝頭唱起了歡樂的歌。
以「面向大海」為例,人們為什麼需要面向大海?是人們需要開闊自己的胸懷,同時還因為大海可以教我們該冷靜的時候就應該冷靜,要激動的時候才應發洩!記住:在思考生活之時,運用因果法,你會發現——你對生活的思考,並不複雜。
二、運用轉折法思考生活
其實世上應該有雙重因果:第一組因果,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因果——可以理解為正因正果;然而另外一組因果——反向因果,實際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——轉折。
運用因果法可以思考生活,運用「轉折法」,同樣可以思考生活。而且比起因果法,運用轉折法,還有轉折法特有的效果。
「天亮了,然而天亮之後,大地卻還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!」看,這就是「轉折」!
轉折,其實是一組矛盾。我們需要明白的是:任何一組矛盾,必然都有它產生的原因。天亮之後,為什麼大地還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呢?解釋這裡面潛藏的原因,我們發現一個大大的秘密:
例如答案是:天亮之後,大地之所以仍舊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,是因為這裡位於地球的某一個特別的緯度!
例如答案還可以是:天亮之後,大地之所以仍舊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,是因為沙塵暴。
發現沒有:用轉折法去思考生活,還可以打破人們傳統的因果思維途徑——曲徑通幽!
三、運用聯繫法思考生活
宇宙間的萬物都是互相聯繫的。
在我們思考生活的時候,關注到相互之間的聯繫,我們的思考才能落實!運用因果法、轉折法是關注到這個聯繫的重要方法,除此之外,其他的一些聯繫,我們也同樣不能忽略。
事物之間的聯繫方向很多,例如:由此及彼、從表到裡的聯繫,過去與現在的聯繫,現在與未來的聯繫,又如:個別與一般的聯繫、偶然與必然的聯繫、現象與本質的聯繫……等各種各樣、形形色色的聯繫。
捕捉到了這些聯繫,置身於這些聯繫之中去思考生活,你會明顯地感覺道:你對生活所做的思考,才算很深入了。
伍、寫作上的幾種思考能力訓練
一篇文章如果言之無物,或者都是一些陳腔濫調,人云亦云,毫無趣味可言,那就不可能寫成好的作品。究竟應該如何去尋找獨特、有意義、有價值的材料,來豐富文章的內容呢?這就要靠平日一點一滴累積的功夫了。仔細地並且廣泛地閱讀,深刻而獨特正確地思維,可以幫助我們完成寫作的使命。在具體方法上,可以藉著閱讀、寫讀書筆記、寫生活日記、作材料分類等,來達到我們希望的境界。
就寫作實務而言,拿到一篇題目之後,應該如何進行思考呢?以下提供一些方法,做為引導、拓展寫作思路的參考!
一、運用「看、聽、感、想、做」聯想:
記敘文可以從這五個方向去進行思考,寫作的構思,就不會困窘了。例如:「跨年記」,跨年的那一夜,你看到了什麼?聽到了什麼?感受到什麼?想到了什麼?又做了什麼?由這五個方向來尋思,靈感、材料就會一幕一幕跑出來了。
二、運用多元思考:
時間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空間有遠處、近處、白天、黑夜;事件有正面、反面、同類不同類;見解有主觀客觀……等不同的思考。
三、運用因果律:
存在於兩個事件之間,其中一個事件是導致另一個事件發生的原因。由因果之間的相互關係,引發聯想,是常用的思考手法。
四、運用相反律:
如果正面啟發不了我們的思路,那麼從反面啟示也是合適的手法。對立型的題型,適合這種方法。如:「得與失」。
五、運用類似律:
以類似的事件作比較,分析歸納出其中的異同,然後發揮行文,建立自己的論點。如以「勤」為題,可以發現努力奮鬥、刻苦向上、腳踏實地,往往是成功的共同的特質。反向的題目,也可以作如是觀。
六、運用接近律:
包含時間與空間。時間上,就選取與時間點接近的人事物,例如:「童年」,就可以想到小時候的同學、故事、玩樂、求學……。空間上,就選取與地點相接近之處所發生的事件,如由台北想到故宮博物院、永康街鼎泰豐小吃、陽明山國家公園、國父紀念館、中正紀念堂、士林夜市、忠孝東路商圈、總統府、重慶南路書店、植物園……等。另外,由勤想到儉、恒心、毅力、踏實……這是抽象道理的接近律。
以上所做思考訓練的資料,都必須合時、合宜、合情、合理,在進行寫作時,才能發揮作用。有了基本的思考能力訓練,就能保持思維的活潑,靈感自然源源不斷,最後再做必要的取捨,選用的把握住「言之有序」與「言之有物」的原則,進行系統組合,再好好的謀篇布局,就能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了。
觀察力訓練
壹‧前言
作文教學中的「觀察」,除了有「看」的意思外,還有「調查」、「考察」、「體驗」的意思。
貳、觀察的定義
「有意觀察」,就是有目的地針對某一事物進行觀察。「無意觀察」,是平時在日常生活中的觀察。
參、觀察的基本要求:
(一)觀察要遵循順序:
(小貓咪←→一○一大樓)觀察點是我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,有固定的,也有移動的。
1‧「固定的」--
以觀察「小貓咪」為例:
這隻小貓咪有長長的鬍子,渾身上下長著白白的毛,圓圓的眼睛烏黑發亮,彎彎的小尾巴一翹一翹的,紅紅的小嘴,雪白的牙齒,像是在對著人笑。在陽光的照耀下,小貓咪的眼睛瞇成了一條縫,身上閃著銀光。
2‧「移動的」──
以「逛臺北一○一」為例:
在記敘時就要交代你是在什麼地方看到的景物,如臺北一○一摩天大樓在信義計劃區內,外觀上共有一百零一層,每八層所組成的倒梯形方塊形狀,來自中國「鼎」的概念,每層外牆均外斜70度,27-90層共64層,每8層為一節,一共有8節,每節頂樓上展開的弧線,帶來蓬勃向上的氣氛,有節節高昇、花開富貴的意象。接著以在廣場上……我搭上了電梯……我走進了購物中心……在頂樓我看到了什麼……,把觀察點寫清楚了,「景物」隨著您的步伐的移動而「不斷變化」,別人就不會感到雜亂無章了。
(二)觀察要全面精細:
以「十元硬幣」為例:
1‧要觀察事物的全部過程:
(養蠶‧種綠豆→淡水落日‧愛琴海→黃山‧阿里山→校外教學)
以「登阿里山觀日出」為例:
日出前→日出時→日出後→
2‧要從多方面去觀察:
例如:觀察「太陽」:
又如:觀察「春天」:
又如:觀察「貓的眼睛」:歐陽脩與「正午牡丹」
3‧觀察事物之間的關係:
4‧要有重點地觀察:
(1)根據觀察的目的確定觀察重點:
例如:觀察「果菜市場」:
(2)根據觀察對象確定觀察重點:
例如:「松樹」與「柳樹」: 又如:「蓮」與「含羞草」:
(3)在全面觀察的基礎上進行重點觀察:
例如:觀察「爬山虎」:
(4)抓住重點深入觀察:
以<三星鄉的上將梨>為例:形狀-色澤-滋味-
以<楊梅>為例:色澤:淡紅色-深紅色-赭紅色
滋味:
事物的特點、人物的性格、事件的意義往往表現在細節上:
今天我餵雞(初稿)
今天我打開雞窩門,小花、小白、小黑一齊擠了出來,抖著羽毛,拍著翅膀,牠們一窩蜂地向食槽跑去,咕咕地叫著。 我走進雞寮,雞馬上追了過來,圍著我,跳著搶著吃。沒多久,雞全吃飽了,有的向窩裡走去,有的在牆腳下曬太陽……。優點: 缺點:
修正: 今天我餵雞(修正稿)
我打開雞窩們,雞馬上擠了出來。不好!「小花」和「小白」卡在門那兒了!我把牠抱出來說:「慢慢來,不要急,不要把身體卡壞了!」最後出來的是「大公雞」。牠們一出窩,先抖一抖身上美麗的羽毛,再拍一拍翅膀,然後就在柵欄裡追著玩起來。
早晨,燦爛的陽光照在雞身上。小黑變成紫檀色了,顯得格外溜亮;大公雞身上的羽毛光鮮亮麗像錦衣似的。牠叫起聲來:「喔──喔!」那威武的樣子,活像個大將軍。 牠們一窩蜂向食槽那邊跑去。小黑跑在最前面,可是到那裡一看,槽裡什麼也沒有,都大失所望,向我咕咕地叫著。
我拿著食槽,心想:「多餵牠們一點吧,好讓牠們多下幾個蛋!」於是就多抓一把玉米灑在槽裡。 我端著食槽走進雞柵,雞馬上追了過來,圍著我,又是「小黑」跑得最快,還跳上來搶著吃。我把牠趕了下去,說:「擠什麼!你就是太貪吃,批評你多少次了還不改!」
我把食槽放下,牠們馬上把頭扎在一塊搶著吃。小黑太淘氣了:牠蹦到槽裡,攪得別的雞也吃不好,還邊吃邊刨出來,攪得玉米滿地都是。我看了有些生氣,就把小黑抱走了,把乖寶寶小白放進去。 過了一會兒,雞全吃飽了。愛下蛋的小花、小白慢悠悠地向窩裡走去,準備下蛋。小花一邊走一邊向四處張望,彷彿想挑一個好地方呢!不愛下蛋的雞就趴在牆腳下曬太陽,大公雞漲紅了臉,英朗挺拔,來回踱著方步……
三、觀察要抓住特點
以觀察「烏龜翻身」為例:
又如:以觀察「爬山虎的腳」為例:
對單一人物的觀察:
一個星期天,小明和小華兄妹倆在家。一位客人來找他們的爸爸,一看大人沒在家,說了幾句話就走了。等爸爸回來後,小明急忙告訴爸爸有人來找,但忘了問對方的姓名。爸爸問來人長得模樣?小明說:「一個老伯伯,大約五十多歲,穿一身藍色工作服。」爸爸聽完後怎麼想也想不出是誰?
這時小華開了腔:「爸爸,這個人高個子,頭又圓又大,黑黑的臉有疙瘩,絡腮鬍子特別濃一說話牙齒全露在外面,左手吸起煙來一口接一口。」爸爸又追問一句:「是不是說起話來特別快?」兄妹倆個齊聲回答說:「對!」爸爸恍然大悟,說:「我知道了,他是我們車場的活張飛──林一刀。」
對人物群體的觀察:
我們這個班,在學校裡算是挺有趣的一個班。以同學的高矮胖瘦來說吧!就有幾個超強的。六年級五個班的全體同學往操場上一站,最高的是我們孝班的古木,一柱擎天;最矮的也在我們班,那就是小黑了,沒注意看,還以為他的位置沒人站呢;要說胖的,上百公斤的小肥當之無愧;要說瘦的,小竹竿瘦得皮包骨,活像一隻小猴子似的,沒人能跟他比。另外,還有兩個特別人物,說起話來嗓門特大是小黃,許多人同時說話,他的噪音一定最先傳入你的耳朵,我們都管他叫「高音喇叭」;說起話來聲音最細的是「小蚊子」,只有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也聽得見的時候,大家才能聽得到他說話的聲音。他們各有姿態,各具特點,你說我們班不有趣嗎?
四、觀察要五官並用
媽媽端著一小盤花生米走進廚房。花生米那一個個小小的橢圓形的身上,穿著粉紅色的外衣。媽媽把它們一股腦兒倒進了滾燙的油鍋裡,鍋裡便劈劈啪啪地響了起來,不時還有幾個「調皮鬼」蹦蹦跳跳的。媽媽將鏟子不停地翻炒著,不一會兒,花生米那粉紅色的外衣變成了紅色的油外套,並且發出「吱吱」的響聲。這時媽媽把它們鏟到盤中,又往上面撒了一些玉屑似的精鹽,一股香味直衝鼻孔,真讓人垂涎欲滴,咬一口真叫脆,吃一粒滿口香。轉眼間,一盤花生米被我一掃而光。
五、觀察要滲透感情
要怎麼帶著情感去觀察呢?
(1)熱愛生活:
(2)明辨是非:
(3)要身臨其境:
(4)要趁熱打鐵:
例如:下面這一篇觀察「春雨」,就是帶著情感去觀察的:
濛濛細雨向大地飛灑著,窪地上已是清亮亮的一片,淺淺的水映照出天上黑雲和人的倒影。一陣微風拂過,水面上泛起層層的小漣漪,一圈圈蕩漾開去。
微風吹過,雨簾斜了,像一根根的細絲奔向草木、牆壁。雨落在小草上,看!小草兒輕輕地在微風中搖動,雨珠順著它那翠綠的莖滑了下來,一下子滴落土里,滴到了小草的嘴裡,找不到了。
雨兒又向花撒去,沙沙沙……這一定是它在唱春天的歌。你看!野草已披上了綠裝,向日葵開了花,金燦燦的十分鬥人喜歡;楊柳樹抖抖濕潤的身子向小雨微笑著,笑著笑著,它也變綠了。 雨兒又撒到了田野上,立刻蓊鬱起來了,小溪的水也漸漸漲起來了,一切都那麼清新明亮。
雨兒又飄到校園,於是,小學生們歡呼著,在雨中玩耍,張開嘴讓甜甜的雨珠落到嘴裡去……。 啊!濛濛的細雨,你獻給了大地一片紅花草綠的原野。你是春天辛勤的使者!
又如:觀察「八隻小瓷貓」:
覺得這些小貓咪很可愛,一隻貓一種姿態:有的文靜老實,有的活潑調皮;有的熱情招友,有的獨自娛樂;有的發呆,有的得意;有的雄健,有的撒嬌。她越看越可愛,不但覺得它們就像活的,而且還覺得牠們就像八個孩子。那活潑的神情,那幼稚的姿態,那調皮而聰明的眼睛,都活靈活現,甚至覺得每一種擺法都是一個童話,處處洋溢著對八隻小瓷貓深沉的喜愛之情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